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刊以“面向临床、突出实用,为广大妇产科临床医生服务”的办刊理念,紧紧依靠由全国知名妇产科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办刊,不断深化质量建设,发行量稳居同类杂志首位,深受全国广大读者喜爱和好评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

主办单位: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

出版部门: 《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1005-2216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21-1332/R

邮发代号: 8-172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 1985

出版地区 辽宁

出版地区 辽宁

订购价格 336.00

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
  • 主办单位: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
  • 国际刊号:1005-2216
  • 国内刊号:21-1332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:万方收录(中),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北大核心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), 维普收录(中),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, CA 化学文摘(美),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(日), 知网收录(中), 哥白尼索引(波兰)
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5期文章
  • 几种易栓症孕产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意义

    目的观察几种易栓症(thrombophilia)孕产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意义.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85例易栓症孕产妇和30例正常孕产妇分娩前后的P-选择素、凝血酶原片段1+2(F1+2)、D-二聚体(DD)、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(PAP)的含量和抗凝血酶活性(AT-Ⅲα)进行检测.结果病例组中P-选择素、F1+2、DD、PAP水平分娩前均明显增高(P<0.05)......

    作者:汪丽萍;王辰;钟梅;刘建;尹爱兰;裘毓雯 刊期: 2008- 05

  • 炎症与早产

    妊娠期体内的一些炎性改变会导致早产.现就发病率较高的牙周病和生殖道炎症分别进行阐述.......

    作者:贺晶;梁峰冰 刊期: 2008- 05

  • 糖皮质激素用于促胎肺成熟的时机与方法

    1969年,Liggin在羊分娩发动研究中发现,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(glucocorticoid,GC)能增加早产胎羊存活率;......

    作者:曾蔚越 刊期: 2008- 05

  • 早产危险因素的识别

    早产是一个重要、复杂而又常见的妊娠并发症.根据196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标准,凡妊娠满28周(196d)至未满37周(258d)间分娩者为早产(prematuredelivery,PTD).......

    作者:陈惠池;付凌婕 刊期: 2008- 05

  • 早产胎膜早破的治疗

    早产胎膜早破又称未足月胎膜早破(preterm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,PPROM),是指发生在妊娠37周之前的胎膜破裂.......

    作者:刘芳;漆洪波 刊期: 2008- 05

  • 宫颈环扎术防治早产的疗效

    早产一直是产科的热点问题,早产儿一直是围产儿死亡和患病的主要原因,引起早产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宫颈机能不全.......

    作者:于松 刊期: 2008- 05

  • 辅助生殖技术中减少多胎妊娠率的研究进展

    近年来,辅助生殖技术(ART)被广泛应用于不孕症患者的治疗.但是,随之而来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.......

    作者:李媛 刊期: 2008- 05

  • 双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子宫扭转1例

    患者29岁,孕1产0.因停经37周,双胎,子宫下段前壁囊性肿物,于2006年9月22日入院.患者平素月经规律,末次月经2006年1月8日.......

    作者:刘丽芹;祝铭鸿 刊期: 2008- 05

  • 预防早产,改善围产儿近远期质量

    早产不仅是医学问题,而且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.早产儿的发生率全球除法国和芬兰外均在增加,美国1990年早产儿发生率为10.6%,2000年增至12.5%,每年有50余万早产儿即每分钟在美国有一个早产儿出生.......

    作者:吴连方 刊期: 2008- 05

  • 早产,多早是太早?

    早产发生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,不同种族和社会状况会有所不同,一般在5%~10%.早产是造成围产儿死亡和婴幼儿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,但是真正导致大危害的还是占早产比例较小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(VLBWI,出生体质量<1500g),特别是超低出生体质量儿(ELBWI,出生体质量<1000g).......

    作者:段涛 刊期: 2008- 05